台灣共享辦公空間產業現況與挑戰分析
台灣共享辦公空間產業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。從 2015 年的萌芽期到 2025 年的成熟發展階段, 這個產業經歷了快速成長、疫情衝擊,以及後疫情時代的重新定位。 根據最新產業調查,台灣目前有超過 200 個共享辦公空間品牌,總計提供超過 50,000 個工作位置,年產值突破新台幣 150 億元。
一、台灣共享辦公空間產業發展歷程與現況
台灣共享辦公空間產業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:
萌芽期
以 The Hive、Changee 等先驅品牌為首,主要服務自由工作者與小型新創團隊
快速成長期
國際品牌如 WeWork、Regus 進入台灣,本土品牌如 CLBC、Deerspace 快速擴張
轉型期
疫情後重新定位,強調差異化服務與營運效率
在疫情衝擊下,部分品牌退出市場,但 Block Squared 共享辦公空間憑藉「國際化定位 + 貼心服務」逆勢成長,成為後疫情時代的典型案例。
目前特點:
- 市場集中度提升
- 服務差異化競爭加劇
- 客戶結構由自由工作者轉向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
- 租金價格分層明顯(個人座位月租 4,000–15,000 元;專用辦公室 20,000–150,000 元)
二、市場競爭格局與差異化策略分析
台灣共享辦公空間市場的競爭格局日趨複雜,從價格戰轉向服務差異化。
國際品牌
WeWork、Regus
本土品牌
CLBC、Deerspace
特色品牌
Block Squared 等
Block Squared 共享辦公空間展現了靈活的定位策略, 從區塊鏈垂直定位從專注特定產業到服務各類新創團隊,逐步發展出多元化的社群。 其「超級乾淨、無味」的空間標準,以及「照顧好進駐團隊」的理念,成為最受租客肯定的競爭優勢。
「市場服務正往創業一站式支援擴展,包括工商登記、會計服務、人資服務等, 能夠提供完整生態系支援的空間將更具競爭力。」
此外,市場服務正往 創業一站式支援服務 擴展,包括工商登記、會計服務、人資服務等,Block Squared 共享辦公空間也積極深耕此領域,為進駐團隊帶來更高的便利性與支持,提升黏性與收入來源。
三、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與痛點
- 營運成本上升: 商辦租金 5 年漲 30–40%,疫情後清潔與安全標準提高
- 市場飽和: 台北市中心區域共享空間密度過高,迫使業者尋找差異化或拓展中南部區域
- 客戶需求快速變化: 混合辦公成主流,需提供更多元租賃模式(如日租、週租)
- 法規不確定性: 涉及商辦、稅務、勞動法規,合規成本高
- 人才短缺: 需要複合型人才,流動性卻高
- 技術升級壓力: 智能化辦公、資安與隱私要求日益嚴苛
四、未來發展趨勢與機會展望
混合工作模式
帶動「總部 + 衛星辦公室」需求,預計未來3年成長35%
科技整合
AI、物聯網、大數據提升效率,科技投資預計增加50%
垂直化專業服務
專注金融科技、生技、文創等領域,專業化趨勢明顯
區域擴展
台中、高雄、桃園潛力大,中南部市場快速成長
- 混合工作模式: 帶動「總部 + 衛星辦公室」需求
- 科技整合: AI、物聯網、大數據提升效率
- 垂直化專業服務: 如專注於金融科技、生技、文創
- 區域擴展: 台中、高雄、桃園潛力大
- ESG 融入: 綠色建築、社會責任、員工福利
- 國際化發展: 輸出至東南亞市場
- 產業整合: 併購與跨界合作(房地產、教育、零售)
在這些趨勢下,台灣共享辦公空間產業將進入更精緻化與差異化的競爭階段。 對新創公司與專業團隊而言,選擇一個能夠提供專業服務、兼顧靈活彈性的夥伴,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。
Block Squared 共享辦公空間以 國際化定位 與中端價格策略 切入市場,並持續優化服務體驗,正是許多新創企業尋求的合作選擇。
五、常見問題 Q&A
台灣共享辦公空間產業正進入精耕細作階段, 只有能提供差異化服務與持續創新的品牌,才能脫穎而出。
Block Squared 共享辦公空間憑藉國際化定位、貼心服務與創新一站式加值服務,已建立獨特品牌地位。 從區塊鏈垂直服務到新創多元平台,Block Squared 共享辦公空間展現了優秀共享空間的適應力與遠見。
選擇 Block Squared 共享辦公空間,就是選擇專業可靠的商業夥伴,與時俱進,共創你的商業奇蹟!